海地,一个被称为“西半球最失败的国家”。在这里,超过40%的人口连基本的食物都无法获取,一种由泥土制成的“泥饼”成为了无数家庭的生存选择。你很难想像到如今21世纪的社会,还会有整个国家的百姓因为饥饿而每天面临死亡。
在太子港的贫民窟中,妇女们蹲坐在地,将采集的高岭土倒入盆中,加水搅拌后过滤出细沙状的泥土,随后加入盐、黄油或糖,揉捏成饼状晒干。这种被称为“泥饼”的食物,售价仅约1毛人民币一块,却成为数百万海地人赖以充饥的“主食”。

联合国数据显示,海地75%的人口每日消费不足2美元,近一半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。当国际社会讨论“粮食危机”时,海地人面对的却是“生存危机”——他们被迫用泥土填满胃袋,即便明知这会带来更深的伤害。长期食用泥饼会导致肠道堵塞、寄生虫感染,甚至因工业毒素积累而死亡。一位当地母亲说:“吃土至少能让孩子暂时忘记饥饿,尽管明天他们可能会因腹泻哭喊。”
作为法国最富有的殖民地,18世纪的海地贡献了欧洲40%的蔗糖和60%的咖啡。但这一切建立在50万黑奴的血肉之上。1804年,海地通过奴隶起义成为首个黑人共和国,却遭到欧洲列强集体孤立。法国以“承认独立”为条件,逼迫海地支付1.5亿法郎(相当于今日300亿美元)的“赎身款”。这笔债务让海地财政枯竭,直到1947年才还清最后一笔——而此时的海地早已错过了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面对海地的困局,当权者反而变本加厉的对百姓进行剥削,使海地彻底沦为了贫民窟。

1957年上台的杜瓦利埃父子,将国家机器变成私人提款机。他们通过秘密警察“通顿马库特”镇压异己,将国际援助和税收收入据为己有。仅仅小杜瓦利埃的婚礼就耗资了700万美元,而当时海地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美元。世界银行曾估算,杜瓦利埃家族侵吞了全国90%的财富。极度的贫穷,使海地人每天都面临饥饿的困局。
贫穷产生罪恶,为了活下去,很多善良的百姓沦为了黑帮的帮凶。在太子港的太阳城社区,枪声取代了学校的铃声。超过200个黑帮组织控制着首都80%的区域,他们通过绑架、贩毒和勒索维持运转。这些黑帮成员中,许多是父母以每月50美元“租金”抵押给帮派的儿童——这个国家约有30万“童奴”。
与海地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同一岛屿上的多米尼加。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吸引外资,多米尼加人均GDP达到海地的8倍。但海地的悲剧无法简单归咎于“不努力”——当多米尼加修建度假酒店时,海地农民正在为争夺一袋联合国救济粮而厮杀。
近年来,海地民间组织开始尝试自救: 农民开始重建咖啡种植园,试图恢复崩溃的农业。女权团体在贫民窟开办社区厨房,用木薯粉来替代泥饼,流亡海外的知识分子发起“债务追讨运动”,要求法国归还19世纪的掠夺性赔款。
然而,这些努力在枪口和饥荒面前显得无比脆弱。2023年,联合国警告海地已处于“人道主义灾难临界点”,但国际社会的关注早已被其他危机分散。
当发达国家讨论“少吃肉应对气候变化”时,海地人连吃土的“权利”都可能被剥夺——随着高岭土矿被黑帮垄断,泥饼价格正在上涨。如今的海地甚至面临着连土都要吃不起的局面。
正如海地诗人雅克·罗曼写道:“我们的土地流淌着糖与血,但历史只记住了糖的甜。”当泥土成为食物,人类文明显得是多么可笑。面对如今的幸福生活,我们是不是也该对铺张浪费进行反思呢?
wm完美真人
发表评论